智东西10月12日报道,10月9日,美国《时代周刊》(Times)公布,华为、联想、比亚迪、荣耀、小米、DeepSeek、宇树科技、追觅科技、雷鸟创新、XREAL、影石创新、传音、韶音、松鼠AI、极哲、科技、零零科技、和生创新、拓竹科技等
25年来,《时代周刊》年度最佳发明一直是全球科技创新的重要风向标,会重点推荐每年最具影响力的新产品和新创意,今年更是史无前例地评出迄今规模最大的榜单——共有300项发明,涵盖36个品类。
智东西整理了其中60款代表性发明,涉及生成式AI、机器人、芯片、智能电脑、智能手机、智能穿戴、智能眼镜、智能家居、智能出行、脑机接口、智能睡眠、AI应用、医疗健康、能源电力、卫星通信、宇宙发现等领域。
透过这份宝藏清单,你将纵观最具爆发力的科技风口,饱览前沿创新突破,窥见这些发明将如何颠覆我们身处的时代。
DeepSeek在今年初横空出世,用极低的成本实现了媲美世界顶尖模型的实力,这个来自中国的AI大模型给世界打下“当头一棒”。
Claude Sonnet 4和Cursor的登榜则从侧面透露出,当下AI在自动化编程领域的发展势头正猛。
年初,DeepSeek R1高级推理模型的横空出世,堪称AI领域的“震惊世界第一枪”。当科技巨头们近年向生成式AI项目投入数百亿美元时,这家中国初创企业仅用数月就打造出在行业基准测试中媲美OpenAI、当时最先进产品的模型,且宣称训练成本仅6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4268.8万元)。该模型的算力消耗仅为美国竞争对手的零头,至今仍向用户免费开放。
当Anthropic于五月发布Claude Sonnet 4模型时,这款通用大语言模型迅速获得用户青睐,该模型发布一周内即有75%的API用户完成迁移。根据门洛风投的调研,该版本迅速成为编程开发者首选,在企业级开发者市场的占有率超过OpenAI两倍以上。
发布后Anthropic大幅扩展了Sonnet的上下文窗口,使其能处理长达7.5万行代码的超长提示,容量达到包括GPT-5在内的竞品两倍有余。该公司在9月推出的Sonnet 4.5版本,进一步实现了更快速精准的运算能力。
Cursor是Anysphere公司推出的AI编程平台,允许用户通过对话式指令编写和编辑代码。Cursor融合了自主研发的AI模型及OpenAI、Anthropic等公司的技术,能够自动化完成大量软件开发工作。
据Anysphere称,超过5万家企业,包括逾半数财富500强公司,正在使用Cursor,每日生成超1亿行代码。今年6月,Anysphere获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4亿元)融资。
对于大多数AI模型,用户输入提示后只能获得静态回应。而谷歌DeepMind于8月推出的世界模型Genie 3,却能将文字提示转化为可交互的数字世界。
只需让Genie 3生成一条河流,再指令它添加小船或海洋生物,系统便能即时呈现惊艳视觉效果,并支持用户连续数分钟在场景中自由探索。
谷歌称,该工具目前仅向部分学者和创作者开放,其应用潜力涵盖教育领域(如模拟古罗马探险)及高风险场景的AI智能体训练。
如今,人形机器人成了机器人行业的热点。Figure AI首席执行官布雷特·阿德科克曾估算,这个赛道的市场规模将达40万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84.6万亿元)。
定位家用市场的Figure 03和面向研究人员的宇树R1是两款较有标志性的产品,这两家企业的差异化发展路径也显示出了人形机器人产业的两条发展路径:家庭服务与科研开发。
从无人机到自动驾驶汽车,当今大多数机器人并非科幻作品中构想的人形形态,中国宇树科技开发的R1机器人则成为例外。
这款于七月发布的双足可编程机器人起售价仅5900美元(约合人民币4.2万元),主要面向测试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项目的研究人员、教育工作者及软件开发者。
R1重量仅55磅,配备支持语音识别和图像处理的内置AI系统,拥有26个关节(人类关节数约为300个),凭借拳击、奔跑甚至侧手翻等复杂动作令观众惊叹不已。
Figure 03是一款由Figure AI制造的人形机器人,该机型被定位为Figure首款可量产人形机器人,最终将能参与自身生产线月面世时,Figure 03已能完成折叠衣物、装载洗碗机等家务劳动,但仍需人类协助,比如启动洗碗机程序或拾取掉落物品。目前该公司正开展
大规模数据采集,通过训练Helix神经网络提升机器人执行多元化任务的能力。首席执行官布雷特·阿德科克认为,机器人技术正经历与数字AI相似的发展曲线,预示
重大能力突破即将来临。他计划在明年将Figure 03引入特定试点家庭。
虽然扫地机器人尚未拥有完全自主意识,但追觅X50 Ultra无疑将这一愿景向前推进了一步。
智能导航系统,能识别多达200种物体,并支持语音指令响应,无需人工解救被困角落的“可怜”家电。凭借全新ProLeap系统配备的可伸缩支腿,攀爬高度达
2.5英寸,它还能完成拖地、清洁台阶及跨越电线等障碍物的任务。换言之,X50 Ultra专为真实家居环境设计,无论是房间门槛还是杂物堆放都能从容应对。追觅官方声称,该产品已成为品牌迄今最畅销的扫地机器人。
记录生活时刻的两难困境在于:用户必须抽身于当下时刻才能进行拍摄。HOVERAir X1 PROMAX则打破了这一局限。
这款运动相机小巧到可轻松放入口袋。当用户在滑雪坡道上飞驰或穿越山脊线时,设备能自主飞行跟随,通过AI技术拍摄8K视频并持续追踪主体。内置传感器有效规避碰撞风险,其采用的航空级柔性材质更具备卓越韧性,足以承受意外坠落的冲击。
影石影翎Antigravity并非首家在无人机上安装360度相机的公司,但自称是首个从一开始就围绕此类相机设计无人机的品牌。
A1随附一副头部追踪眼镜和一个经重新设计可单手使用的控制器。这意味着飞手可以获得他们喜欢的任意方向的无人机视角,创造更沉浸的体验。由于A1仅重249克,美国及大多数其他市场的买家无需持有无人机操作执照即可飞行。
随着AI大模型规模的不断扩大、AI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不断拓展,AI基础设施也随之一同迭代。端侧芯片支撑AI无处不在的部署,算力普惠给中小AI企业带来同等发展机会,量子计算则为AI迭代打好基础。
人工智能技术向来以高能耗著称,其在输出信息时往往消耗大量电力。对于电池供电设备而言,这构成严重制约,制造商不得不在耗能的AI功能与有限电量之间艰难取舍。
亚阈值功率优化技术(SPOT)芯片架构,使AI推理任务能在本地离线运行,在提升运算速度与功能的同时显著降低能耗。目前该芯片已植入
2.8亿台商用设备,包括佳明与小米的智能手表,2025年7月,该公司正式登陆公开市场。
虽然量子计算机时代尚未完全到来,但过去一年间的技术突破正加速这一未来。谷歌在12月发布
Willow量子芯片后,微软的Majorana 1与亚马逊的Ocelot相继问世,而行业领军者IBM也计划在年底推出Nighthawk处理器。这些芯片均展现出提升量子系统稳定性与可靠性的能力。应用量子计算咨询公司创始人马林·伊维齐克认为,尽管技术路径各异,但同步突破标志着该领域正经历“寒武纪式物种大爆发”。虽然诸多工程挑战依然存在,但竞赛焦点已转向谁能最快实现规模化应用。
与传统需要极端冷却和真空保护的量子计算机不同,Quantum Brilliance在美国田纳西州橡树岭国家实验室部署了
首套商用量子-经典混合集群,利用钻石天然晶格缺陷作为量子比特。其CEO马库斯·多尔蒂称,钻石量子比特不仅比传统量子比特更稳定,还能在室温下运行以节省能源与空间。这台约
台式机大小的量子微处理器已能在测试中维持超过1毫秒的量子态,未来有望助力分子间化学反应的模拟研究。
英伟达DGX Spark将petaflop级算力带入桌面,大幅降低AI研发门槛;联想Yoga太阳能笔记本通过24%光电转换率实现阳光直射20分钟支撑1小时使用的突破;传音Tecno Megabook S14以不足2磅重量问鼎全球最轻笔记本,并集成离线AI能力。
这三款产品分别展现了计算设备在普惠算力、能源自治与极致便携三大维度上的创新设想。
迄今为止,强大AI算力始终被高昂的云集群服务所垄断。而英伟达DGX Spark通过搭载
Grace Blackwell GB10超级芯片,将1 petaflop算力与128GB内存浓缩至桌面级设备。该设备可对高达2000亿参数的AI模型进行微调。“在桌面设备上实现petaflop级AI性能具有革命性意义,这将真正推动AI技术民主化。”英伟达高性能计算与AI工厂解决方案高级总监迪翁·哈里斯强调。英伟达DGX Spark桌面超级计算机通过
多机并联可处理更庞大模型,现以3999美元(约合人民币2.8万元)开放预售。
为解决用户的电量焦虑,联想推出尚处于概念阶段的Yoga太阳能笔记本。其在顶盖全面嵌入
15毫米超薄设备不仅实现24%的光电转换效率,更采用“太阳能优先”算法优先实时供电后再存储盈余能量。在阳光直射20分钟即可支撑1小时视频播放。
不足2磅(约907克),自称“全球最轻”(苹果13英寸MacBook Air重2.7磅)。但其亮点不止于此:S14搭载
传音自研AI模型,可离线完成会议转录、文档分析、图文音混合搜索等任务。传音PC产品总监Daniel Kang强调:“产品核心竞争力在于离线智能办公能力——无论身处航班、偏远村庄或注重隐私的场景。”
从入选的智能手机来看,虽然不全是国内知名品牌的产品,但都各具特色。华为Pura 80 Ultra和小米
以摄影功能取胜,Light Phone III则主打极简,中国友宏科技Jelly Star手机号称是“全球最小安卓机”。值得注意的是,iPhone并没有出现在榜单中。此外,荣耀为智能手机研发的硅碳电池、深度伪造检测工具,也都入选了年度最佳发明。
华为Pura 80 Ultra专为热衷记录周遭世界的用户打造。华为欧洲产品负责人Andreas Zimmer称:“我们开发了一款出色的相机,而它恰好也是部智能手机”。
首创可切换双长焦镜头,以微型化结构复刻数码相机机械原理。双镜头支持3.7倍与9.4倍变焦,一英寸传感器增强进光量,并能识别150万种色彩,最终在任何光线下都能呈现细节丰富、色彩生动的照片与视频。
这款智能手机的影像系统由华为与德国相机品牌徕卡联合设计,镜头模组复刻复古相机美学。整机更深度融合谷歌Gemini模型驱动的AI工具集,实现智能影像新高度。
Light联合创始人唐凯威是华裔,曾供职诺基亚,他坦言“离职是因为不理解每半年推新机的意义。”
Light专注极简设备,其前代产品仅支持通话短信,配备电子墨水屏与多日续航。4月发布的Light Phone III在
保持减扰设计的同时,增加了相机、基础GPS导航、5G热点及类黄页目录等现代功能,但仍不配备浏览器与社交应用。
中国公司Unihertz(友宏科技)推出这款3英寸屏幕、信用卡大小的设备,号称
“全球最小安卓手机”,该机型凭借彩色半透明背壳与随铃声、通知及音乐律动的LED灯显脱颖而出。这款手机可以运行常规手机应用,但部分用户利用小屏特性主动限制自己陷入“滑动沉迷”。
当前大多数设备采用的锂离子电池已达到密度极限,制约了折叠设备进一步轻薄化。
荣耀的新型电池设计在压缩材料体积的同时延长了续航时间。继2024年推出含硅量10%的硅碳电池后,今年该公司再次发布含硅量达
25%、厚度仅2.3毫米却拥有6100mAh容量的升级版本。这款新电池已搭载于7月发布的荣耀Magic V5手机,续航达
35小时以上,并将陆续应用于荣耀智能手表与笔记本电脑产品线、荣耀端侧AI深度伪造检测:保障数据财产安全
。该功能直接在设备端扫描视频中是否存在断裂帧或不自然面部动作等特征,既降低延迟又避免数据外传。荣耀副总裁孙建法称,这项首创的保护措施“将检测负担从用户转移至设备,使每个人都能在AI时代安心探索”。据公司介绍,该功能适用于荣耀自有通话应用及微信、WhatsApp、Messenger、Botim等社交平台,同时支持抖音、哔哩哔哩等短视频与流媒体应用。
六、智能穿戴:华为、苹果领军智能手表,AirPods Pro 3凭“实时翻译”再攻下一城
华为Watch GT 6 Pro智能运动腕表在记录速度、距离、功率、定位等核心运动数据并显示地图的同时,更具备100多种专业运动模式,涵盖骑行、高尔夫、自由潜、滑雪等多场景需求。
除蓝牙通话基础功能外,其还可化身手机远程快门控制器,兼具语音备忘录记录与音乐播放功能,全面覆盖运动与生活全场景。
Series 11智能手表新增经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许可的高血压检测功能,可及时向用户提示慢性高血压征兆。该功能通过光学心率传感器数据,精准分析用户血管对每次心跳产生的压力反馈。
十余年精英运动员数据积累(C罗、马霍姆斯、麦克罗伊等均为投资者),设备新增“衰老速率”评分,直观显示近期习惯对长期健康的影响。
技术可捕捉血氧、心肺频率、皮温波动与运动数据。2024年12月,Oura Ring 4发布两个月后,该公司推出订阅制“症状雷达”服务,通过生物特征识别流感等呼吸道感染早期征兆。
除了降噪效果是上一代的两倍、使用光电容积脉搏波传感器追踪佩戴者心率、必要时可作为助听器使用外,其新增的
“实时翻译”功能能通过苹果智能系统,即时翻译法语、德语、葡萄牙语、西班牙语或英语使用者之间的对话。意大利语、日语、韩语和中文翻译功能将于年底前推出。
全新DualPitch技术,结合骨传导呈现清晰中高频,通过空气传导增强低频。该产品自2024年8月上市后,在北美售出
,全球销量达180万台。7、Nothing Headphone(1):半透明耳罩窥见耳机内部
与金属元件的头戴式耳机。该品牌联合创始人兼CEO裴宇是国内手机品牌一加(OnePlus)的联合创始人之一,他将其产品的设计美学形容为“复古未来主义工程学与人文温度的结合”,并透露主要用户群是
七、智能眼镜:Meta雷朋智能眼镜搭载显示屏和腕带,国产AR眼镜逐渐轻薄化智能眼镜迈向实用化,Meta雷朋眼镜实现隔空交互,XReal打造口袋AR影院,雷鸟集成多场景AI应用。
虽然扎克伯格在9月演示Meta雷朋眼镜与神经感应腕带时出现技术故障,但这套可穿戴设备仍展现出突破性,其右镜片嵌入
显示屏,可直接处理讯息通话;独创肌电腕带通过捕捉前臂肌肉微电流实现隔空手势交互
。其神经感应腕带续航达18小时,眼镜(支持定制镜片)续航6小时。2、XReal One:轻松体验AR世界
这款外观与普通墨镜无异的产品,通过USB-C线缆连接手机、平板、电脑或游戏主机后,可投射出
有效减轻晕动症。XReal联合创始人徐驰认为,这实现了“人人随时随地享受AR”的愿景,“让人们首次得以将沉浸式影院体验装进口袋”。
的增强现实眼镜,集成了实时翻译、智能导航、场景记录、通话转写及第一视角拍摄等多项AI功能,并兼容Facebook、WhatsApp、TikTok等主流安卓应用。八、智能家居:和生创新让风扇实现自动追踪,拓竹把3D打印带进家里三星艺术电视通过画框设计实现科技产品家居化,极哲三折投影仪以可折叠形态重塑移动娱乐体验,和生创新风扇运用毫米波雷达实现精准送风,共同展现智能家居设备从功能导向转向环境融合的新方向。
延续前代产品的成功理念,三星于四月发布的The Frame Pro系列致力于让科技更好地融入家居环境。这款电视采用可定制画框设计,能像画廊展品般与墙上的相框、艺术品
高刷新率等旗舰配置的同时,它还搭载多项智能工具,使其在智能电视领域保持强劲竞争力。为解决线缆影响美观的痛点,配套的无线米距离内向电视传输信号,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无线束缚”。2、极哲Aurzen ZIP三折叠投影仪从钱包到笔记本电脑,“可折叠”已成为便携性的关键,娱乐设备亦不例外。极哲Aurzen新推出的掌上三折投影仪Aurzen Zip,正是这一理念的体现。它采用专利
,并设有专为播放TikTok设计的竖屏全屏模式;展开后即自带可调支架,无需三脚架。产品总监 Mike Zeng称:“无论是投射家庭影集,还是在旅途中与朋友共享游戏画面,Zip都能将平凡时刻变为共同冒险。”3、和生创新Dreo TurboPoly Fan 707S智能空气循环扇保持凉爽并非易事。风扇虽是消暑利器,但其机械摆动往往难以精准送风。和生创新Dreo TurboPoly Fan 707S落地扇通过内置毫米波雷达传感器,可实时追踪室内人员位置。和生创新Dreo副总裁Joshua Gunn介绍,这款高度可在39至44英寸间调节的风扇能“自动调整气流朝向使用者,代表着风扇技术的进化新方向”。该产品送风距离达110英尺,可在不到一分钟内让标准房间空气循环流通,运行噪音却始终低于25分贝。
新能源出行方式不再小众,电动汽车与多功能电动自行车实现市场灵活便捷的通行需求。
比亚迪海鸥(部分市场命名为“Dolphin Surf”)作为品牌明星车型,这款紧凑型两厢车基础版搭载
。比亚迪海鸥起售价7.38万元人民币,是比亚迪最亲民的电动车型。今年六月,第100万辆海鸥驶下生产线,该车型早在年初就已登陆欧洲15国
市场。2、Olto电动自行车面对如今令人眼花缭乱的轻出行市场,Olto以流线型设计巧妙融合电动助力车、电单车和滑板车三者优势。这款重176磅
最高33英里时速。 Infinite Machine联合创始人约瑟夫·科恩坦言:“要让人们摆脱汽车依赖,必须提供优质替代方案。”
十、脑机接口:无创、非侵入式是发展方向,部分设备已迈向临床阶段Cognixion Axon-R通过非侵入式头戴设备实现失语者的语音重建;NeuroVigil iBrain以便携监测实现神经系统疾病的早期预警;Synchron Stentrode则通过血管植入的微创方式,让瘫痪患者用思维控制iPad等电子设备。这三项脑机接口产品都已从实验室研究迈向实际临床应用阶段,为非侵入沟通、无创诊断和微创控制开辟了技术路径。1、Cognixion Axon-R:无声者的语音桥梁
的人群重建沟通能力。通过捕捉眼动、头部动作及脑电信号,Axon-R可识别字母、单词及指令,并构建个性化AI辅助模型预测用户意图。设备扬声器能以使用者原有音色合成语音。
今年3月,该设备已启动针对晚期渐冻症患者的临床试验,目前正通过脑机接口领军企业Blackrock Neurotech向
,可在症状出现前对呼吸暂停、帕金森、脑肿瘤及药物副作用等进行预警。该公司曾获得
8.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0.5亿元)B轮融资,估值6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26.9亿元)。创始人菲利普·洛博士受父亲疾病启发投身预防神经科学,他认为:“通过精准AI算法,无需侵入大脑即可诊断脑部问题。”
3、Synchron Stentrode:开拓性脑机接口技术Synchron公司开发的脑机接口旨在帮助瘫痪或重度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仅通过
该研究性设备由微型电极阵列构成,无需开颅手术,可通过血管植入大脑,其原理类似于支架植入。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汤姆·奥克斯利表示:“这项能克服神经系统损伤的潜在疗法具有革命性意义。”
这家总部位于美国纽约布鲁克林的企业已完成两项临床试验,近期展示了一位患者成功控制iPad,成为首例实现该功能的脑机接口,该公司正筹备在未来数月开展更大规模研究。
十一、智能睡眠:自适应调整睡眠环境、内置蓝牙扬声器辅助睡眠,睡眠科技从全方面帮你做个美梦
Manta睡眠眼罩通过嵌入式扬声器,打造沉浸式入眠体验;佳明Index臂带以可机洗织物材质突破佩戴舒适度瓶颈;Ozlo Sleepbuds则通过感知-干预闭环系统,智能调节适宜的睡眠环境。1、Manta智能遮光睡眠眼罩:沉浸式入眠体验
联合创始人本·施瓦兹强调:“侧卧时耳部零压迫感,这得益于夹层泡沫中嵌入的超薄扬声元件。”
针对腕戴式睡眠监测设备影响夜间舒适度的问题,运动科技品牌佳明于6月推出创新臂带式设计。这款可机洗
,能够配合“智能唤醒闹钟”在浅睡阶段轻柔震动唤醒用户。佳明高管苏珊·莱曼称,设备会将夜间数据与个性化睡眠评分同步至手机应用,帮助用户了解“日间精力储备状态”。
3、Ozlo Sleepbuds:柔性蓝牙耳塞多数睡眠设备仅止于监测,而Ozlo柔性蓝牙耳塞能
的充电舱持续记录睡眠参数并提供改善建议。Ozlo Sleepbuds下一步计划将通过联动机控恒温器,在监测到睡眠不安时自动调节卧室温度。该产品已纳入美国健康储蓄账户报销范围。
十二、AI应用:语音增强、教育专家、时尚导购,AI渗透进生活各个角落Adobe重塑音频制作标准,松鼠AI服务2400万学生个性化学习,Phia以50万用户革新时尚消费决策……当然不止这些方面,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我们的生活。1、Adobe Podcast语音增强引擎:创作者音频处理利器
瞬时消除嘈杂公共场所或不良声学空间录制中的噪音、回声与失真。目前,该技术已处理
,并经过从学前到高中阶段师生联合训练验证。该企业已为逾2400万中国学生提供AI辅导(部分场景已完全替代线下课程)。与校企合作模式不同,松鼠AI自主运营学习中心,通过AI为每位学生定制教案与测试。松鼠AI现正进军美国市场,去年美国约40万个教师岗位空缺的现状,或将成为其发展契机。3、Phia:时尚购物智能助手
面对海量线上商品,消费者常难以权衡价格、品质与环保属性。由斯坦福校友菲比·盖茨(比尔·盖茨之女)与索菲亚·基安妮联合创立的Phia,正是一款解决此痛点的免费AI购物助手
一键比价新旧服装鞋饰,并解析品牌在二手市场的保值规律,指导用户明智选择新旧商品。
十三、医疗健康:模拟孕产妇大脑,为罕见病寻药AI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医疗也不例外。借助AI技术手段,病人可以更加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身体状况,医生也能够更加准确地给出病情诊断,AI正让医疗变得普惠。
1、HerBrain:帮助孕妇理解自己怀孕充满未知,且相关研究面临重重挑战。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的尼娜·米奥兰助理教授与REAL AI及鲍尔斯女性脑健康倡议组织合作,正在开发一款为准妈妈提供认知支持的工具——HerBrain,这是首个模拟孕产妇大脑的数字孪生系统。
当通用人工智能在医疗建议领域尚存争议时,Atropos Health推出的ChatRWD为临床医生提供了不违背希波克拉底誓言的AI工具。该系统依托
模拟定制化临床试验,据称其答案可靠率高达94%,远超通用AI模型不足10%的水平。
美国旧金山米尔斯半岛医疗中心的实践印证了其价值:当麻醉科医生对术前是否应停用糖尿病药物存在争议时,通过ChatRWD对1.3万名
糖尿病患者进行分析,最终证实无需停药也不会增加手术风险,成功避免了不必要的用药中断和手术改期。3、Outcomes4Me:癌症护理导航专家前诺华高管玛雅·赛义德亲历癌症恐慌后,深切体会到即使业内人士也难以厘清诊疗路径。她于2017年联合创立Outcomes4Me,这款免费AI应用能将病历与基因数据转化为通俗易懂
在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药物仅覆盖不到25%的已知疾病背景下,非营利组织Every Cure开发的MATRIX平台
通过AI技术挖掘已获批药物治疗其他疾病的潜力,这一过程被称为“药物重定位”
5、OpenEvidence:医疗研究普惠平台对偏远地区医生而言,OpenEvidence堪称“获取高质量同行评审医学知识的生命线”。创始人丹尼尔·纳德勒感叹:“它实现了技术始终承诺却鲜少达成的目标——真正民主化地获取顶尖医学信息与可靠答案。”这款AI搜索引擎整合了通常仅限顶级医疗机构使用的临床资源,自2023年上线后已与《美国医学会杂志》《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达成内容合作。通过向全美认证医疗工作者免费开放,目前覆盖近40%
无论是AI还是其他科学技术发展,能源都是绕不开的话题。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能够让能源利用率和利用时限进一步提升和延长。
随着AI与数据中心的发展对电网造成巨大负荷,甚至引发意外停电,Bloom Energy开发了可提供全天候稳定供电
的现场发电系统。其燃料电池技术无需燃烧过程,即可将天然气、生物燃气或氢气转化为电能,实现零碳或低碳排放。
的发电模块,并支持集群部署。客户包括家得宝、Stop & Shop超市、本田和联邦快递等企业,更于2024年11月与美国电力公司达成1吉瓦
合作项目。2、Eco Wave Power 电网接入式波浪能阵列:海洋动能捕获者
美国首个波浪发电项目,通过在浮标、码头等现有海洋结构上安装浮子,将波浪上下运动产生的压力流体输送至陆地转换装置发电。这个示范项目可产生约100千瓦电力
在极夜能源公司,联合创始人汤米·埃罗宁与马尔库·约洛宁创新性地利用沙粒储存风能和太阳能转化的热能,为家庭和商业供暖提供更清洁的替代方案。该公司首套工业级沙基电池系统于今夏投产,正为芬兰波尔奈宁镇5000名居民提供供暖,其储热介质来自壁炉制造商剩余的皂石碎料。目前极夜能源已开始测试全球客户寄送的样本材料,分析各类沙状物质的储热性能。埃罗宁称:“各种沙状材料皆可物尽其用。”
十五、卫星通信:太空激光通信商用落地,微软空心光纤实现万公里部署在如此快节奏和信息轰炸的时代,损耗更小、速度更快、覆盖范围更广是通讯技术的主要发展目标。陆地已不能满足通信的需要,太空成为了绝佳的发展领域。
超2000公里空心光纤,主要用于数据中心互联,预计明年将新增1.2万公里
2、AST SpaceMobile蓝鸟卫星:从太空直连的极速互联网当其他太空互联网帝国正通过数千颗小型卫星构建时,AST SpaceMobile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阿贝尔·阿维兰选择了截然不同的技术路径。“要实现真正的宽带体验,只能通过扩大规模来解决。”阿维兰说。该公司制造的卫星配备了近地轨道商业卫星中史上最大的通信天线。目前已有5颗
的峰值传输速率,创下太空波束互联网的新标杆。通过与AT&T和威瑞森的合作,用户将直接享受内置卫星通信功能,其他用户则可购买浮动资费套餐。AST计划于今年底在美国实现间歇性覆盖,
3、Cailabs Tilba-L10:太空激光通信现代卫星与地面的通信方式仍沿用无线电这种传统技术。法国Cailabs公司推出的Tilba-L10激光地面站突破了无线电的局限:光学技术不受恶劣天气干扰,更难被恶意侦测干扰,并具备超大传输容量。
。该产品于2024年11月问世,目前已获澳大利亚、法国、美国等多国订单。
1、萤火虫航天“蓝幽灵”月球着陆器:月球探索新突破今年3月,美国萤火虫航天公司的“蓝幽灵”着陆器成为首艘成功登月的私营航天器。在与NASA的合作中,该着陆器携带了10台科学仪器,包括用于测量月球形态及地月精确距离的激光反射器。
,并于2028和2029年继续执行任务,为人类重返月球表面铺平道路。“随着更多人重返月球,”萤火虫CEO贾森·金称,“我们将确保他们获得维持生存的必需物资。”
建设副总监桑德琳·托马斯称其为“发现机器”,薇拉·鲁宾天文台在今夏试运行期间已捕捉到2000多颗前所未见的小行星,该天文台将于年底前全面投入运行。结语:中国科技在全球创新版图中多点开花从DeepSeek-R1大模型、宇树人形机器人,到华为智能手机、荣耀硅碳电池,再到比亚迪电动汽车、追觅智能家居等,中国科技产品在《时代周刊》2025年度最佳发明榜单中集体亮相。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